声音的产生,实际上是人耳鼓膜接受振动后反馈给听觉神经的一种主观认知。不同于观影,听音由于音频文件多为双音轨录制,只需要两台前置音响即可。但对于Hi-Fi爱好者来说,对声音的极致追求是根本,而这种极致则体现于“音质”上。对音质的追求是无限的,这种追求,一部分体现在音响设备的追求,另一部分则是家庭音乐厅,甚至Hi-Fi厅的追求。 Hi-Fi厅的建立,有着最纯粹的目的,就是享受极限接近原声的重播放送。Hi-Fi厅不一定要单独构建一个空间,完全可以通过对会客室、茶室、书房等现有空间进行声学软装来达成构建。对听音空间的声学软装,一般要达到三个标准。 | ||
首先是隔音性能。即便只是生活空间,要想获得Hi-Fi级别的听音效果,隔音一定是先决条件。在日常生活中,复杂的声场将带来各种各样的噪音,即便进行了一定声学设计,可以不被家中的各类声音破坏听音的感受,来自左邻右舍甚至楼上的意外噪音依然会破坏陈金音乐后的氛围。因此,对房间的墙体、天花板、地面等做声学隔音处理是十分有必要的。 其次是混响时间要控制得当。我们提到过,混响时间的长短对音质的影响是极大的。过长,则太浑浊;过短,则太干瘪。我们一般将居家这种小空间的听音室混响时间控制在0.5s左右,可以使声音洪亮、圆润、饱满且清晰。 最后,抑制有害声学现象也是十分重要的。比如平行墙面间反射声互相传递导致的驻波现象,墙体过硬导致的吸音程度太高等。因此一般居家的听音室大多使用声学软装,扩大反射面积,增加衍射数量,抑制驻波形成。 | ||
然而,Hi-Fi是为追求极致而做的,声音的极致终究还是来自于硬件的表现。因此对于Hi-Fi厅来说,音响才是真正的主角。我们常说Hi-Fi无极限,这既是表达Hi-Fi音响价格=品质,也是Hi-Fi对于主观评判的一种依赖性。每个人对于声音的极致是有着不同的认知的,就如同我们对音乐风格的不同喜好,有的倾向古典,有的喜欢人声。不同品牌的音响通常因为其历史和文化而有着不同的声音表现倾向。 比如美国的 “JBL”,低频表现突出,冲击力强,霸气十足,但细微处却略显不足,少了细节的勾勒;再比如英国的“TNNOY”,中高频表现出色,声音富有弹力,细腻柔和;而法国的“FOCAL”则一如法国人的浪漫,分析力不足但音色醉人,重意境不拘细节;而作为北欧的骄傲,丹麦的“DYNAUDIO”既有着美国的霸气狂野,也不乏英伦的绅士细腻,表现极具张力。 Hi-Fi厅不同于影院,如果说后者是技术,那么前者就是艺术。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,更是没有标准的,极致,往往就在听者的心里。 |